1171 犹有文襄_北朝帝业
笔趣阁 > 北朝帝业 > 1171 犹有文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1171 犹有文襄

  晋阳的皇帝拿不准该要派遣谁到西魏去充当质子,邺都近日同样也被这个问题搞得有些人心惶惶,尤其是与此事有所关联的长广王等诸人更是因此而心神不宁。

  由于使团成员多是邺都朝士,加上邺都本身距离弘农更近的缘故,邺都方面对于谈判的进程与细节了解的也都非常及时,有的情况甚至比晋阳方面知道的还要早。

  也正因为这一点,高湛才能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做出应对,以自己的方式向晋阳的皇帝做出警告,让皇帝不要妄想借着派遣质子的机会将自己逐出国中。

  尽管高演本身也没打算这么做,但却并不妨碍高湛对此做出恶意的猜度。

  毕竟他们兄弟两个仅仅只是在政变之时达成了一定程度的默契与妥协,本身的性格与立场则都不尽相同,尤其是在政变结束之后,彼此间更产生了权位上的矛盾,虽然还没有严重到外露爆发的程度,但却是触及根本的、难以调和的。

  尽管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威胁,但高湛也不确定这方法是否管用,又或者直接激怒皇帝、使其恼羞成怒的做出报复,因此高湛心情也是颇为忐忑,这几天来一直在与一众心腹们商讨对策。

  “如若至尊当真罔顾大局,一定要将我逐出国外,难道真要投奔羌贼、引贼入邺?”

  虽然高湛用以威胁皇帝的借口是西魏要以所侵占的北齐领土将其迎为伪齐主,但这当然是假的,而高湛等人实际的构想则是如若皇帝当真不容,那就要据邺城、举河北以投敌,依靠西魏的力量直接中分北齐,留在邺都做个傀儡总比跑去关西做质子处境要更好一些。

  不过对于这一方案,高湛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保留。倒也并不是他为人多么的有底线,而是这一计划本身只是他一家之见,西魏方面肯不肯配合执行还未可知,邺都时流与河北士民肯不肯应从同样也是未知。

  高元海如今乃是高湛这个小团伙的智囊军师,之前高湛借机杀掉皇帝耳目以作威胁的行为便是出于其人谋计。

  此时听到长广王患得患失的问话,高元海便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只是万分迫不得已的后备之计,真到了需要作出这般抉择的时候,是否投贼恐怕已经不能由我决定了,眼下思虑这些只是徒增烦忧。

  至尊但凡还有相忍为国之心,便知如今最应统合国内人情以共御外侮。大王如果仍然不放心,当下还有一事可为,那就是向至尊举荐何人为质。”

  “不错,之前我已经力陈不可以我为质,以免羌贼借机分裂我国。今再向至尊举荐一人,若其仍然不肯相饶,那我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

  高湛闻言后便又恶狠狠说道,旋即便又望着高元海询问道:“那么依元海所见,当举何人为质才能入得至尊肺腑?太原王、济南王如何?”

  很多事情大家并不是看不清,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高湛心内也很清楚高演这个兄长对先帝诸子怕是也难以释怀,因此眼下在给自己挑选替罪羊的时候,当即便想到了这两个侄子。

  “大行弃世未久,人心尚存缅怀,纵然至尊有心如此,眼下只怕也会因为顾忌群情物议而不敢作此安排,大王更加不宜作此建议。”

  高元海还是有点东西的,听到高湛这么说,便连忙摇头说道。虽然说先帝高洋人缘一般,到了生命的终点时更是沦落到众叛亲离的程度,但是他的儿子们总还没有曝恶于人前,如若接连加以迫害难免是会让人心生不平。高湛如果要作此举荐的话,必然也会时誉大损,到最后怕是难免要妄作坏人。

  “这两人如果不可,那更当以谁为质?”

  高湛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皱眉说道:“难道以博陵王?皇太后溺爱少子,我若荐以博陵王,怕是要惹厌皇太后!”

  话题进行到这一步,似乎也面临着和晋阳方面一样的困惑,找不到合适的质子人选。

  但高元海这个智囊也并非浪得虚名,稍作沉吟后便开口说道:“羌贼只求神武嫡系子孙,由中挑拣并非难事。前数诸员尽非良选,但还有文襄……”

  “狗贼,你说什么?”

  同样列席参会的高澄之子河南王高孝瑜听到高元海将话题扯到他们兄弟头上,脸色当即便是一变,旋即便拍案而起,指着高元海怒声喝问道。

  高元海也没想到高孝瑜竟会如此大的反应,他都还没来得及展开讲述自己的思路,便已经被其指着鼻子破口大骂,自然也是羞恼不已,不甘示弱的瞪眼回声说道:“河南王何必如此急躁,文襄帝乃是户中嫡长,此事天下尽知,何不可言?纵然以文襄子息为质,又与王何干?”

  这话便是在嘲讽高孝瑜根本就不是其父嫡子,也根本就犯不上瞎操心。

  高孝瑜听到这话后则是更加恼怒,当即便抽出随身的佩刀,直欲向高元海扑杀而来:“狗贼纳命来!”

  “大王救我!”

  高元海见状后也是吃了一惊,直接推案向后跃出,然后一边绕柱奔走躲避、一边向着高湛大喊救命。

  高湛见到这一幕后脸色也是一沉,抬手示意和士开等入前揽住仍自持刀追砍高元海的高孝瑜。

  然而高孝瑜却仍余怒未已,眼见和士开几人向前凑来,抬腿一脚踢翻其人,并直接入前踩在仰躺在地的和士开胸前,同时口中怒吼道:“你这贼奴,竟敢阻我!莫非也要为高元海这狗贼陪葬?”

  “高正德,休得在我门中放肆!你若再继续胡闹,滚出我的家门,日后都不准入此!”

  高湛眼见到这议事的厅堂被搅闹得鸡犬不安,心情也是愤懑至极,站起身来指着高孝瑜便怒声呵斥道。

  高孝瑜听到九叔高湛的怒斥声,这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恨恨的将佩刀抛在了地上,转向高湛作拜并沉声道:“我并非有意要在阿叔家中吵闹,只是这高元海实在欺人太甚!先父离世年久,我兄弟失怙孤苦、相依为命,但仍敬奉户中恩亲,乞得垂怜才逐渐长大成人。生人至今,无有作恶,高元海这狗贼竟然还要邪计加害……”

  “你且收声!事情仍然未定,你便在这里吵闹不休,又与事何益?”

  高湛听到这话后,仍是紧皱着眉头怒斥道:“羌贼势大,欲求质子,当下吾国难以抗阻,唯有应从,这总是事实。你弟孝琬乃是门中嫡长孙息,这也是事实。元海不说,难道就不是真?今我尚需留镇邺都,主持大局,不便行出国门,所以另作别计。

  纵然我不向至尊举之,难道至尊就不会派其前往?今我举之,既缓解了我的困境,至尊不许自是皆大欢喜,若允行,则我也一定不会亏待了孝琬,必然会由别处给其补偿!”

  “难道、难道非此不可,没有别计了吗?”

  高孝瑜自是想不到自己跟这九叔勾搭算计,到最后竟然算计到了自家兄弟的头上。因为家中父亲早早便遇害身亡,他们兄弟之间向来感情深厚,尽管高孝琬每每因其嫡子的身份而颇有自矜,但对兄弟们同样很关照,高孝瑜自然也不忍让这弟弟流落关中、成为寄人篱下的质子。

  高湛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选择,自然不会轻易放弃,闻言后便又冷哼道:“这话倒应该我来问你,既然你力言不可,那又有什么好计策可以献我?又或者你觉得我若被至尊逐出国中后,没有了我的关照,你们兄弟在国中便能过得踏实顺遂?”

  “我、我实在不知……先前失礼,向阿叔道歉。我今头昏脑涨、不堪思谋,恳求阿叔允我归家休息,来日再到府下听命!”

  高孝瑜见高湛语气如此强硬,也自知再争辩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干脆发声告辞。

  高湛也觉得他不再适合参与接下来的商讨,于是便点头同意,只是在高孝瑜告退行出后,便抬手召来心腹手下吩咐道:“找几个生面孔,盯住河南王,若他有什么奇异举动,即刻来报!”

  交待完这件事情之后,他便又与高元海等几人继续讨论推荐高澄嫡子高孝琬作为质子的可行性,并打算立刻付诸行动。

  只是在这件事情上,高湛较之皇帝的反应还是落后了一步,当其还在府中与心腹们议定计策、准备上书晋阳的时候,由皇帝所派遣的臣员陆杳已经在领军将军斛律羡等人陪同之下来到了长广王府,向其传达皇帝的命令,着令长广王即刻前往晋阳商讨要务。

  “眼下邺都这里情势颇不平静,羌贼随时都有可能寇至城下。我纵然有心奔赴晋阳见驾,无奈危困留人。”

  高湛自然不敢轻赴邺都,同时心中暗骂高元海之前还在信誓旦旦说什么至尊不会威逼过甚,只看陆杳等人的架势,虽然没有明说,但只要他去了晋阳,下一刻怕是就要被执送西魏境中!

  陆杳听到这话后便欠身说道:“陛下亦知都畿情况危急,但今召见相王所为同样也是大事。今陛下虽然履极掌国,然嗣位仍然未定,故而召请大王前往晋阳商讨这一国之大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msf.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samsf.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